【村官演义】(01-04)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17-08-03


    农作物是玉米、高粱、大豆、谷子,也有少量的水稻。镇办企业有人蔘场、香菇

    园、木耳基地、养猪场等。

    人民公社化后,实行的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

    队为基础」。集体出劳务,记工分模式,秋后统一核算出分值,然后现金兑现分

    配给个人。从过去的单一农户、组为单位的生产体制转型为集体化的,统一分配

    劳务、统一计划种植作物、统一管理生产资料、统一分配收益的「大帮哄」的计

    划经济时代。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啥都不用管、队长说了算。

    干部的编制出现极不稳定状态。「八品芝麻官」在合并前,各区、乡镇趋于

    饱和,合并中大量削减,合并后工作一段发现人员严重不足。随着革命形势的不

    断发展,各公社X委、政府与对上级部门的业务对口单位越来越多。正式在编干

    部严重超负荷工作,各项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各地政府都采取了招

    聘「半工半农」的干部,也叫「亦工亦农」人员,上班顶岗。具体做法是从各生

    产大队选拔年轻、身体好「根红苗壮」、未婚、有初、高中文化并具有一定特长

    的十八岁——三十岁以下的优秀人才,经贫下中农推荐、大队X支部审查、公社

    管理委员会批准、最后由公社X委任命才能到公社机关上班。这些人,实行的是

    干部管理,半脱产,即在公社机关工作六个月,每月工资25,80元;然后再

    回到原籍的户口所在地生产小队,参加半年的体力劳动,享受社员待遇一律挣工

    分。由生产队管理六个月。有的地方,对此种干部的称谓不同,也有叫做「亦工

    亦农」干部的。无论怎样,就是没有任何人,任何机关有个说法会何时转正、是

    否给编制。尽管如此,广大农村青年还都是可望不可及,望梅止渴,渴望能跳出

    「农门」有个出头之日。绞尽脑汁、投亲靠友做梦都想当「半脱产」干部。

    肖文礼与镇长项东方最头疼的是,原有的四个乡镇,在编制内的干部合计是

    83人,除去一、二把手都调出外,还余4个副书记、12个副乡长、4个人大

    副主席、4个武装部长。这些个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占着编制数,但是领导

    编制却严重超编。本来是2个副书记、4个副乡长、1个人大副主席、1个武装

    部长是正常编制,也是完全可以开展工作的。现在是领导太多、人浮于事。县里

    迟迟没有态度,肖文礼多次请示组织部尽快调整,但就不见下文。实行公社化后,

    又新增设了多个对口的镇政府机构,对县里各业务单位如:扫除文盲实行业余教

    育,(设业教助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设文化站长)、机关账目分类,

    (设会计)、抓治安防范,(设公安特派员),成立了共青团委、妇女联合会,

    又得配团书记、妇联主任各一人。这些仅是机关内设机构,并且还在不断的增设。

    而在社镇直属机关,扩增的机构、部门就更多了,如:广播放大站、农业站、种

    子站、水利所、畜牧站、农机站、林业站、粮油供应站、卫生院、中、小学校;

    哪个部门少者三、五人,多者十几到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以农代干或者是代课

    老师、民办教师这些人来充实、顶岗。这就给镇里在管理干部工作上,带来了不

    少工作量和难度。这些人的性格、脾气、素质各不相同。

    让他们更加有压力、有难度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这是一项硬指标,是上级

    带有战略性的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全局性的中心工作。全镇广泛发动了学校的师

    生、员工,农村广大社员群众、镇直机关干部,凡是有活动能力的男女老少,一

    律上阵齐参展。体力好的男人到山上找铁矿石;妇女儿童在村子里翻找破铜烂铁。

    各地都以村、屯、单位为主,土法上马搭建炼铁炉具,四处冒烟炼钢铁。这就是

    当年极具有一定爱国色彩的「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无论是谁,凡是不拥护、不参加、不响应的人,就会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

    然后被有组织的进行批斗、游大街,定为反革命分子受到管制,被施行无产阶级

    专政。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满怀激情战斗在大炼钢铁第

    一线。他们用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战天斗地夺高产,炼好铁出好钢,日日夜夜炼

    铁忙。人们在广播、口号、标语的鼓舞下、在红旗如海歌如潮的推动下,自觉的

    把上级的各项指示化为自己的行动。纷纷把自家祖上传下来的破铜烂铁、旧锅、

    铁车部件、铁锹铁镐、三齿钩子、二齿耙子、破铁通、旧水筲等,凡是与铁、钢

    能沾上边的东西,全都无偿捐献出来。由各种各样的小高炉进行炼铁。

    与此同时,秋翻地的高潮也同步进行。这就是「大跃进」的年代的步伐、数

    度。当时的口号是:「跨黄河,过长江,赶美国超英国!」全民性的秋翻地,口

    号是「深挖一锹土,一亩顶二亩!」那年代,最时兴的就是喊口号、贴标语、插

    红旗。不知是哪个文人,他的脑袋瓜子就是好使,不管啥时候、啥运动,他都会

    整出若干条的口号、标语来,这些个东西,把人们弄的个个像吃了精神鸦片似的,

    浑身上下有使不出来的力量,爆发力十足。上级怎么说,下面的人就会毫不打折

    扣的去做、去执行、去完成。现实的情景真的体现了人民公社好的无限生机和力

    量。劳动之余,田间地头乃至出工、收工的路上,青年男女社员都会情不自禁的

    唱出:公社是个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儿啊,藤儿牵着那个瓜

    啦,藤儿越壮,瓜儿越大,藤儿越肥瓜越甜——。

    这人人都朗朗上口的时髦歌声。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希望就是集体富裕,以

    社为家。在那一片片秋收后的农田里,红旗似海,歌儿如潮。各种样式的标语牌

    林立,各色的彩旗迎风飘舞,各地不同口音的口号声发自肺腑的喷发出来,广播

    喇叭一个劲的播发着表扬稿件;什么张老三连续挖地一上午不歇着;——李老四

    舍小家为大家,把家里的两把铁锹全部捐出来给了挖地大军使用;——王二麻子

    挖地累的掉了裤子;——高老五小队长累的嘴起泡、腿打摽、尿黄尿、睡不着觉、

    半夜起炕嗷嗷叫——。尽其鼓动优势,给参战的群众以精神食粮、打气、充电,

    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人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锹、镐,一米远一个人,

    排着长长的一字队形,人墙似的一锹一锹将熟土翻下去,将生土翻上来。官方称;

    这就是换土。好处是秋翻地能使病虫害冻死;二是松一下土,能增加粮食产量的

    幅度。当时,有一个老农说,这么翻得土地,生土翻上来了,地发凉,庄稼肯定

    减产。结果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在批斗中群情激愤,不知被谁将其肋巴

    骨给打折了三根。多年后的科学论断和实践证明,这老农的说法是对的。然而,

    给他平反是不可能的,为啥?你明白。像这种事,时有发生,很是平常。最常喊

    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场秋翻地运动,规模广泛、声势之大,在全县历史上罕见。县直机关各单

    位、各社、镇、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公社直属机关各部门,停产停工和停课。

    无论男女老少,上到柱棍的、下到懂事儿的,能参战的去前线、不能参战的搞宣

    传。做到人人出力,个个受教育。见面说话离不开「秋翻地」、吃饭睡觉想着

    「秋翻地」,一切为了「秋翻地」。一直折腾了十五天才息鼓收兵。在运动中,

    各群团组织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应有的作用,妇女联合会为配合X的中心工

    作,成立了「半边天战斗队」、镇团委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武装部组织基干

    民兵成立了「敢死队」、镇教委组织中小学文艺骨干,成立了演出队为「一炼一

    挖」运动大军开展战地汇演,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织了「战地救护队」服务在第

    一线。人们的思想、行动空前的高度统一。

    肖书记的这种带有军事色彩的地方活动,深受同是军人出身的县委文书记高

    调肯定和推广。全县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肖书记说:「大炼钢铁、大搞秋翻

    地这两项运动,上级明确要求,必需深入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充分调

    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巨大能量和潜力,全民齐上阵人人争先锋,为

    夺取这两项运动的最后胜利,南屯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肖文礼同志,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他工作认真负责,

    敢于创新,落实县委决议、号召,态度坚决、行动果断、硕果辉煌!是值得全县

    各级干部认真学习的。

    紧接着,上级又下来新的指示,要大搞一次干部与群众「鱼水关系」的再教

    育活动。各级政府的干部要深入农村,与广大的贫下中农群众实行「同吃、同住、

    同劳动」三同活动。响应伟大领袖XXX的号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

    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史的动力——。」。肖书记、项镇长经过一番研究,将全镇分成四大片(按地理

    方位),一般干部包生产队、副职领导包生产大队、X委成员的副职领导包片。

    规定,每个干部每月驻村二十天以上,特殊业务、会议情况除外。要求下乡干部

    一律自带被褥、洗漱用品、简单换洗衣服、药品等。一律吃派饭,每人每顿交四

    两粮票一角钱人民币。

    正式的国家干部吃的是「皇粮」,凭着粮食供应簿到粮店就可以支取粮票。

    而那些「亦工亦农」半脱产的干部,麻烦事就太多了。为了换取粮票,先从家里

    把皮粮拉倒十几里外的粮库去检斤、验等级、化验水分、开票、皮粮换算细粮、

    最后才可以拿到地方粮票。还得在机关财会处预支当月的工资,再到供销社柜台

    兑换零钱。

    4。

    全镇机关干部、镇直属机关干部合计129名,编制内的95人,以农代干

    34人。肖书记以前期的「精神食粮」为动力,抽调80% 的干部投放到一线生

    产大队、小队去「三同」。这样,全镇每个小队基本都有一名镇干部在同人民群

    众搞「三同」。镇机关只留秘书、财会两人守摊、接听电话、处理业务。镇直机

    关也只留一人看家,应付业务。这样做,既可以给他们压担子、又可以出工作效

    率,也锻炼了干部们的工作能力。更突出的落实了上级提出的「多快好省」的建

    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肖书记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实践,经过与生产队社员座谈,广大社员一致叫

    好,反映强烈。这更加激起了他的信心,他深感当初的抉择是对头的、及时的、

    正确的,更是完全必要的。他决定总结一下这段工作,写个材料,报县委。可苦

    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只能求助包村干部、妇女主任姜小兰。可是,姜小兰听说

    后表示:「肖书记呀,虽然我是中专毕业生,可是我学的是医学护理的呀,哪会

    写啥材料。要不这样吧,跟中学联系一下,借调一位语文老师来写,啥事都解决

 &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
【1】【2】【3】【4】【5】【6】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01banzhu.store

推荐阅读:音乐教师美母的诱惑美熟母的堕落花未眠之:暮春放纵的青春红云女侠在上海的简单生活魔王降世声声入耳的温暖母亲与馒头被邻家小妹推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