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17-06-06
很快便要消失在比那流水尽处还远的连云山岭中了吧?他眸看了下父亲,忽然
觉得他的身影从未有如此日之孤单。
李林甫反握萧炅颤抖双手,也低声道:「你放心……我说过,我定要救你。」
直到此时,他凝重若山岳的姿态,方才有了一个缺口,一线漏隙,如山腹石
扉悄然洞开,隐隐漏出清冷雾气。他嘴唇颤抖,话音也有些飘忽,不知是情思触
动,伤感难抑,还是自知缺乏履行这诺言的底气。
萧炅摇了摇头,苦笑道:「仆射……不必再为我多费心机。」他瞟了一眼斜
倚桥栏、若有所思的李岫,郑重道,「我的心意,仆射素所知晓。还望仆射多多
保重,努力加餐,自爱自身,来日勿令儿郎辈有……黄犬上蔡之叹。」李林甫和
萧炅都非饱学宿儒,然而这秦朝名相李斯失宠得罪,终于被杀的凄凉典故,自来
做过宰相的,却无一个不知晓。李斯被腰斩之前,曾拉着儿子的手哭泣,自叹如
今欲求昔日牵犬擎鹰,与子们出上蔡东门嬉戏玩乐的时光,也再不可得。这话
若是出自旁人口中,不啻为恶毒诅咒,李林甫定要大怒,然而此刻由他最为倚重
的部属说来,他只觉其诚,只觉其哀,只觉其惊心动魄,只觉其雷霆万钧。寒意
如渭水秋风席卷而来,沁入心肺脏腑。
他怔忡片刻,郑重道:「你的心,我自然是明白的。我在朝中多年,根基深
厚,想杨家子究竟还动不了我咸宁赵奉璋揭发我的 罪状 ,那赵太守的下
场你也见了,御史台还不是杖死了他?汝阴也不算远,我还将时常给你写信,长
安有什么时新玩意儿,我也遣人给你送去。」
萧炅苦涩一笑,道:「举目见日,却不能见长安。谁谓长安不远?倒真是对
不住了,恩相,我此后不能时常在你门下,为你倾尽绵薄……」他连连摇头,终
于泣不成声,远望秀丽峻拔,直入云间的终南阴岭,远望凝结秦中滋阜川原灵气
的锦绣都城,远望他已看不见了的,芙蓉开遍、锦鲤浮游,犹若瑶台仙馆的曲江
池苑。这河山,真是美得让人欲断肠欲心碎的河山。他们曾共同站在咸阳原
上登高指点,谋划如何让这河山更为繁华绚丽,他们也曾在深宅内室交心深谈,
试图扼杀这盛世中所有不谐的细碎声音,然而现在他终归要先一步离他而去。
李林甫放开萧炅双手,扶住桥栏,他身体动也不动,紫罗袖口却微微颤抖,
他铁石的心肠,在今日却像初春冰雪,被萧炅的热泪与忠告融化。指上美玉戒子
因他用力扶握栏杆,而被坚硬白石擦出缕缕痕迹,他竟也不觉,只是借由石料阴
冷的温度慢慢镇定。他寂然想起,这灞桥如今另有别名,叫做销魂桥,取自江淹
「黯然销魂」的旧句,然而任凭客子游人断尽柔肠,销尽忧魂,这桥还是如此冰
冷生硬。他深深地吸气,似要将这饱含水分的灞河凉风,尽皆吸入滚烫肺腑,荡
涤多日来的烦怨和忧思。
半晌,他过头来,淡淡道:「走吧。」
裴璇坐在床上,借着银釭跳动的焰影,正在看书。她浓密睫毛投下淡淡阴影,
直显得那一双秋水般的眼眸格外黑白分明。窗外隐约传来唧唧虫声,伴着书页翻
动的轻响,愈发衬得这一室之内小小天地的安静美好。
忽然门扇轻响,有人走了进来。她知道只有一个人能这么随意出入她的房间,
下意识地便将伸直的双腿收,改成盘坐:她终究不是天生的古人,始终不曾习
惯跽坐或盘坐,独处时便每伸开了腿,放松关节。
「看的什么书?」他在桌前随意坐下。
「李翰林的诗。」裴璇并不因为这是李林甫所不喜欢的诗书而担心:他给家
中众人的自由还是很充裕的只要你别拿这些诗文典章去烦他,或者在他面前
夸耀才学。
李林甫爱她双手,因此特地下令她不必做女红针黹,这倒恰好掩盖了裴璇其
实一无所长的尴尬。她有此「特赦」,李家诸姬很是妒羡,故此这几月来她便躲
在房里读书,极少出门。李白的诗后世多所流传,妇孺能诵,于她最为亲切,她
便借了一卷抄本来读。
李林甫唇角讽刺地一牵,他想起了那个狂傲才子的模样,世人都以为他不喜
欢他,所以设法排挤他出京,却不知他诬构中伤了那么多人,这却实是受了冤
屈。李白空有襟抱,空负才思,却并没有仕宦和经济的才能,圣人早已看得清楚。
他也知道在他杀了李邕、裴敦复之后,李白曾经悲慨作诗:「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但他懒得计较,因为不值
得。
文章做得漂亮的人,除了苏珽和张说,还没有谁能真正掀起什么风雨波澜,
张九龄不能,李邕不能,李白也不能。他老了,他要把力量集中在值得用的地方。
听说李邕临死前口鼻流血,曾咬牙切齿地说,要在奈河桥头等他。李林甫忽
然想,他真的会在那里等他么?那么三庶人会不会,韦坚会不会,李适之会不会,
皇甫惟明会不会,赵奉璋会不会?
焰影飘摇,他忽觉眼前诸般桌案器物都如映在水中的虚渺倒影一般,荡漾起
来。他定了定神,瞥见裴璇惊诧的脸色,才察觉自己无意间将那几句诗念了出来。
李林甫笑了笑,道:「他的诗究竟满朝夸说,想必是有真味的,读一读也无
妨。
不过我看,库部王郎中的诗更好。「
这王郎中便是王维。他此际官阶虽仍不高,但他三十年前年少登第,风姿郁
美,才调无伦,更兼出身太原王家,曾教西京诸多闺阁少女动心,裴璇也听李家
年纪较大的女子说过。王维十五岁奔赴长安,少年时代便是诸王座上佳客,被众
多豪右视为师友,几十年来仕途蹭蹬,并不得志,文名却流播两京,举国敬慕,
是以裴璇一听便知他说的乃是王维。
李林甫夸王维,本是因为王维在华清宫温泉曾奉诏和过他诗,对他有所赞颂
无论真心与否在他眼中自是胜过那不识时务的李白。但他却不知王维的
诗,在后世被极大程度地神化和模式化,诸多论者们一提到他,便是满口「禅意」
「画意」,裴璇上学时便死活听不懂,时常腹诽,心道所谓禅意怕也都是人
云亦云罢了,当下笑道:「看也看不懂的,好多字都不识得,无事凑趣罢了。」
此时刻印刷虽已出现,却多只用于佛经,普通书籍还是靠人抄写,她看那些不
甚整齐的繁体字本就糊涂,何况古人又有许多异体字,她这种「腹内草莽」的人
自然为难。有时她甚至暗自认同李林甫「苟有才识,何必辞学」的说法:搞政治,
只要懂得人心懂得世情就好了,学那些千八年以前的典籍干什么?
李林甫见裴璇神色不似作伪奉承自己,也不由得一笑,适才的诡异联想却仍
是盘绕脑中不去,使他神思昏昏。裴璇见他
?度?
神色有些异样,问道:「仆射,我换
一盏热茶来?」
李林甫摇手:「不必了你坐过来。」
裴璇依言挪过,却忽然被他拦腰抱在怀里。她吃了一惊,有些紧张:被迫侍
奉他也有二十来次了,但每次和他作这样亲密的接触时,她还是时常生出些微恐
惧和抗拒。
然而她很快察觉,他并不像要有更进一步的举动:他将头埋在她的颈中,她
感到他呼吸的热气。他竟将身体大半的重量压在了她的身上,他疲倦得如此沉重。
「仆射,你……」「嘘。」他轻声道。
他信任她。他看得出,这个小女孩儿虽然曾经当面忤逆他,却恐怕是最不会
对他造成伤害的一个。在浊世中,在朝堂上,这就是那种最为他所轻鄙的、耿直
而善良的,张九龄、严挺之式的性格但是在闺闱之中,这样明亮洁白的天性,
却令他珍视如宝珠。
当然这珍视也是隐秘而谨慎的。他不会对家中的女人们彻底交付、诉说他的
信任,她们距离他的生活太近,能够触碰到他太多的细节。这太危险。他曾和武
惠妃同谋:那时他心里甚至有一丝丝轻视,轻视皇帝的不谨慎,他竟能让这个武
家的女子影响他那么多。
于是他只是嗅着她鬓发肌肤间的香气,握住她柔嫩小手,淡淡地道:「有些
累罢了今天萧炅走了,我去送他。」裴璇蹙了蹙眉,显然不甚清楚这消息的
意义。
李林甫有些好笑地想,他也是真的累了,居然会和这么个痴娇女孩儿家说起
萧炅来。他决定用一种最浅近的方式告诉她:「你知道朱雀天街上铺的细沙么?
那就是天宝三年,萧炅做京兆尹时,下令从浐河运来,铺在路上的。「
果然她眼睛瞪大了。「那他可真是一个好官。」
裴璇做学生时相当不爱学历史,对天宝六年之前的唐史本不甚熟,平日也就
不敢谈及,生怕被人看出她不是当世之人的破绽来。她只模糊听说从前朱雀大街
上都是灰土,雨后尤其泥泞,因道路难行,皇帝常常被迫下令罢朝。后来便有了
这层「沙堤」,官民受益,盛赞萧炅的做法,只是近几年来大家渐渐习以为常,
也就不大说起。
李林甫微微一笑:「是呀。」他伸手抽出她绾发玉簪,她一头如瀑青丝登时
流泻下来。他再度将头埋入她漆黑秀发间,一声不响。
忽然「剥」地一声轻响,床头银釭灯焰一跳,灯花爆了开来。
裴璇本已有了些困意,朦胧中却感到,李林甫拢住她后背的手重重抖了抖。
她迷糊地睁开眼,看着他伏在自己肩上的斑白头发,心中渐渐浮起一层稀薄
的怜意。
他像她的敌人,也像她的父祖,然而此刻他甚至也像她的孩子。她柔声道:
「是烛花。」然而李林甫终究无法继续安睡。他忽然站起身来,对着案头菱花镜
台整理衫绔,一语不发地走了出去。
裴璇推开窗格,只见明月在天,清辉如洗,李家池台楼阁浸在溶溶月色中,
褪去了白日的华贵艳丽,惟余一片清雅温柔,他却不知向哪个方向去了。她听见
花木暗影里有宿鸟为他脚步所惊,扑棱棱乱飞,满庭花草的芳馨,似乎也为他的
匆匆步伐荡开一角,越发迷幻而不真实起来。裴璇不由轻叹一声。
却不知此刻,那孤独的老人,心中也在和她想同样的问题:若不能得一夕之
安寝,不能尽一日之欢笑,那么蟒袍玉带,丽服高馆,究竟又有何趣味?
所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01banzhu.store
觉得他的身影从未有如此日之孤单。
李林甫反握萧炅颤抖双手,也低声道:「你放心……我说过,我定要救你。」
直到此时,他凝重若山岳的姿态,方才有了一个缺口,一线漏隙,如山腹石
扉悄然洞开,隐隐漏出清冷雾气。他嘴唇颤抖,话音也有些飘忽,不知是情思触
动,伤感难抑,还是自知缺乏履行这诺言的底气。
萧炅摇了摇头,苦笑道:「仆射……不必再为我多费心机。」他瞟了一眼斜
倚桥栏、若有所思的李岫,郑重道,「我的心意,仆射素所知晓。还望仆射多多
保重,努力加餐,自爱自身,来日勿令儿郎辈有……黄犬上蔡之叹。」李林甫和
萧炅都非饱学宿儒,然而这秦朝名相李斯失宠得罪,终于被杀的凄凉典故,自来
做过宰相的,却无一个不知晓。李斯被腰斩之前,曾拉着儿子的手哭泣,自叹如
今欲求昔日牵犬擎鹰,与子们出上蔡东门嬉戏玩乐的时光,也再不可得。这话
若是出自旁人口中,不啻为恶毒诅咒,李林甫定要大怒,然而此刻由他最为倚重
的部属说来,他只觉其诚,只觉其哀,只觉其惊心动魄,只觉其雷霆万钧。寒意
如渭水秋风席卷而来,沁入心肺脏腑。
他怔忡片刻,郑重道:「你的心,我自然是明白的。我在朝中多年,根基深
厚,想杨家子究竟还动不了我咸宁赵奉璋揭发我的 罪状 ,那赵太守的下
场你也见了,御史台还不是杖死了他?汝阴也不算远,我还将时常给你写信,长
安有什么时新玩意儿,我也遣人给你送去。」
萧炅苦涩一笑,道:「举目见日,却不能见长安。谁谓长安不远?倒真是对
不住了,恩相,我此后不能时常在你门下,为你倾尽绵薄……」他连连摇头,终
于泣不成声,远望秀丽峻拔,直入云间的终南阴岭,远望凝结秦中滋阜川原灵气
的锦绣都城,远望他已看不见了的,芙蓉开遍、锦鲤浮游,犹若瑶台仙馆的曲江
池苑。这河山,真是美得让人欲断肠欲心碎的河山。他们曾共同站在咸阳原
上登高指点,谋划如何让这河山更为繁华绚丽,他们也曾在深宅内室交心深谈,
试图扼杀这盛世中所有不谐的细碎声音,然而现在他终归要先一步离他而去。
李林甫放开萧炅双手,扶住桥栏,他身体动也不动,紫罗袖口却微微颤抖,
他铁石的心肠,在今日却像初春冰雪,被萧炅的热泪与忠告融化。指上美玉戒子
因他用力扶握栏杆,而被坚硬白石擦出缕缕痕迹,他竟也不觉,只是借由石料阴
冷的温度慢慢镇定。他寂然想起,这灞桥如今另有别名,叫做销魂桥,取自江淹
「黯然销魂」的旧句,然而任凭客子游人断尽柔肠,销尽忧魂,这桥还是如此冰
冷生硬。他深深地吸气,似要将这饱含水分的灞河凉风,尽皆吸入滚烫肺腑,荡
涤多日来的烦怨和忧思。
半晌,他过头来,淡淡道:「走吧。」
裴璇坐在床上,借着银釭跳动的焰影,正在看书。她浓密睫毛投下淡淡阴影,
直显得那一双秋水般的眼眸格外黑白分明。窗外隐约传来唧唧虫声,伴着书页翻
动的轻响,愈发衬得这一室之内小小天地的安静美好。
忽然门扇轻响,有人走了进来。她知道只有一个人能这么随意出入她的房间,
下意识地便将伸直的双腿收,改成盘坐:她终究不是天生的古人,始终不曾习
惯跽坐或盘坐,独处时便每伸开了腿,放松关节。
「看的什么书?」他在桌前随意坐下。
「李翰林的诗。」裴璇并不因为这是李林甫所不喜欢的诗书而担心:他给家
中众人的自由还是很充裕的只要你别拿这些诗文典章去烦他,或者在他面前
夸耀才学。
李林甫爱她双手,因此特地下令她不必做女红针黹,这倒恰好掩盖了裴璇其
实一无所长的尴尬。她有此「特赦」,李家诸姬很是妒羡,故此这几月来她便躲
在房里读书,极少出门。李白的诗后世多所流传,妇孺能诵,于她最为亲切,她
便借了一卷抄本来读。
李林甫唇角讽刺地一牵,他想起了那个狂傲才子的模样,世人都以为他不喜
欢他,所以设法排挤他出京,却不知他诬构中伤了那么多人,这却实是受了冤
屈。李白空有襟抱,空负才思,却并没有仕宦和经济的才能,圣人早已看得清楚。
他也知道在他杀了李邕、裴敦复之后,李白曾经悲慨作诗:「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但他懒得计较,因为不值
得。
文章做得漂亮的人,除了苏珽和张说,还没有谁能真正掀起什么风雨波澜,
张九龄不能,李邕不能,李白也不能。他老了,他要把力量集中在值得用的地方。
听说李邕临死前口鼻流血,曾咬牙切齿地说,要在奈河桥头等他。李林甫忽
然想,他真的会在那里等他么?那么三庶人会不会,韦坚会不会,李适之会不会,
皇甫惟明会不会,赵奉璋会不会?
焰影飘摇,他忽觉眼前诸般桌案器物都如映在水中的虚渺倒影一般,荡漾起
来。他定了定神,瞥见裴璇惊诧的脸色,才察觉自己无意间将那几句诗念了出来。
李林甫笑了笑,道:「他的诗究竟满朝夸说,想必是有真味的,读一读也无
妨。
不过我看,库部王郎中的诗更好。「
这王郎中便是王维。他此际官阶虽仍不高,但他三十年前年少登第,风姿郁
美,才调无伦,更兼出身太原王家,曾教西京诸多闺阁少女动心,裴璇也听李家
年纪较大的女子说过。王维十五岁奔赴长安,少年时代便是诸王座上佳客,被众
多豪右视为师友,几十年来仕途蹭蹬,并不得志,文名却流播两京,举国敬慕,
是以裴璇一听便知他说的乃是王维。
李林甫夸王维,本是因为王维在华清宫温泉曾奉诏和过他诗,对他有所赞颂
无论真心与否在他眼中自是胜过那不识时务的李白。但他却不知王维的
诗,在后世被极大程度地神化和模式化,诸多论者们一提到他,便是满口「禅意」
「画意」,裴璇上学时便死活听不懂,时常腹诽,心道所谓禅意怕也都是人
云亦云罢了,当下笑道:「看也看不懂的,好多字都不识得,无事凑趣罢了。」
此时刻印刷虽已出现,却多只用于佛经,普通书籍还是靠人抄写,她看那些不
甚整齐的繁体字本就糊涂,何况古人又有许多异体字,她这种「腹内草莽」的人
自然为难。有时她甚至暗自认同李林甫「苟有才识,何必辞学」的说法:搞政治,
只要懂得人心懂得世情就好了,学那些千八年以前的典籍干什么?
李林甫见裴璇神色不似作伪奉承自己,也不由得一笑,适才的诡异联想却仍
是盘绕脑中不去,使他神思昏昏。裴璇见他
?度?
神色有些异样,问道:「仆射,我换
一盏热茶来?」
李林甫摇手:「不必了你坐过来。」
裴璇依言挪过,却忽然被他拦腰抱在怀里。她吃了一惊,有些紧张:被迫侍
奉他也有二十来次了,但每次和他作这样亲密的接触时,她还是时常生出些微恐
惧和抗拒。
然而她很快察觉,他并不像要有更进一步的举动:他将头埋在她的颈中,她
感到他呼吸的热气。他竟将身体大半的重量压在了她的身上,他疲倦得如此沉重。
「仆射,你……」「嘘。」他轻声道。
他信任她。他看得出,这个小女孩儿虽然曾经当面忤逆他,却恐怕是最不会
对他造成伤害的一个。在浊世中,在朝堂上,这就是那种最为他所轻鄙的、耿直
而善良的,张九龄、严挺之式的性格但是在闺闱之中,这样明亮洁白的天性,
却令他珍视如宝珠。
当然这珍视也是隐秘而谨慎的。他不会对家中的女人们彻底交付、诉说他的
信任,她们距离他的生活太近,能够触碰到他太多的细节。这太危险。他曾和武
惠妃同谋:那时他心里甚至有一丝丝轻视,轻视皇帝的不谨慎,他竟能让这个武
家的女子影响他那么多。
于是他只是嗅着她鬓发肌肤间的香气,握住她柔嫩小手,淡淡地道:「有些
累罢了今天萧炅走了,我去送他。」裴璇蹙了蹙眉,显然不甚清楚这消息的
意义。
李林甫有些好笑地想,他也是真的累了,居然会和这么个痴娇女孩儿家说起
萧炅来。他决定用一种最浅近的方式告诉她:「你知道朱雀天街上铺的细沙么?
那就是天宝三年,萧炅做京兆尹时,下令从浐河运来,铺在路上的。「
果然她眼睛瞪大了。「那他可真是一个好官。」
裴璇做学生时相当不爱学历史,对天宝六年之前的唐史本不甚熟,平日也就
不敢谈及,生怕被人看出她不是当世之人的破绽来。她只模糊听说从前朱雀大街
上都是灰土,雨后尤其泥泞,因道路难行,皇帝常常被迫下令罢朝。后来便有了
这层「沙堤」,官民受益,盛赞萧炅的做法,只是近几年来大家渐渐习以为常,
也就不大说起。
李林甫微微一笑:「是呀。」他伸手抽出她绾发玉簪,她一头如瀑青丝登时
流泻下来。他再度将头埋入她漆黑秀发间,一声不响。
忽然「剥」地一声轻响,床头银釭灯焰一跳,灯花爆了开来。
裴璇本已有了些困意,朦胧中却感到,李林甫拢住她后背的手重重抖了抖。
她迷糊地睁开眼,看着他伏在自己肩上的斑白头发,心中渐渐浮起一层稀薄
的怜意。
他像她的敌人,也像她的父祖,然而此刻他甚至也像她的孩子。她柔声道:
「是烛花。」然而李林甫终究无法继续安睡。他忽然站起身来,对着案头菱花镜
台整理衫绔,一语不发地走了出去。
裴璇推开窗格,只见明月在天,清辉如洗,李家池台楼阁浸在溶溶月色中,
褪去了白日的华贵艳丽,惟余一片清雅温柔,他却不知向哪个方向去了。她听见
花木暗影里有宿鸟为他脚步所惊,扑棱棱乱飞,满庭花草的芳馨,似乎也为他的
匆匆步伐荡开一角,越发迷幻而不真实起来。裴璇不由轻叹一声。
却不知此刻,那孤独的老人,心中也在和她想同样的问题:若不能得一夕之
安寝,不能尽一日之欢笑,那么蟒袍玉带,丽服高馆,究竟又有何趣味?
所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